图片来源:半岛晨报
据半岛晨报等媒体报道,2025年2月14日下午,大连湾海域的岸边出现了一具,其腹部有一条约50厘米的伤口,据专家推测,疑似是被船桨打伤。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
船舶的开放式螺旋桨是一种没有保护罩的螺旋桨系统,通常直接暴露在水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它对海洋生物造成了严重威胁,尤其对大型海洋生物如鲸类、海豚、海龟等。这些生物在迁徙过程中常与船舶航道交叉信康配资,螺旋桨的高速旋转容易造成物理撞击,致其受伤甚至死亡,此类事件在全球各地频发。
上图中是一只被螺旋桨几乎“切割”的中华白海豚。这张图片拍摄于大屿山岛南。摄影:Lindsay Porter | 供图:王敏幹(图文无关)
展开剩余53%长期以来信康配资,在全球,船舶的开放式螺旋桨在航行过程中给海洋生物带来了显著的伤害和死亡,尤其是对于大型海洋生物如鲸类、海豚、海龟、儒艮、海牛等。例如在北大西洋,因开放式螺旋桨撞击带来的鲸豚死亡比比皆是;如在一些海域,有超过50%的鲸鲨身上都有明显的螺旋桨伤痕。这显示了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在我国也不例外,多年来沿海发现因被螺旋桨打死的海洋动物不在少数。此外,开放式螺旋桨对于人类(游泳者、潜水人员和海上作业人员)的伤害案例也比比皆是。许多专家建议,在海洋保护区、或重要海洋哺乳动物区域(IMMAs)或重要迁徙路线上降低船舶速度、加装螺旋桨保护装置,是减少损害、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良好举措。
此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联合多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成员机构,向2025年世界自然保护大会提交了《呼吁全球防止螺旋桨导致的濒危物种死亡》的提案,呼吁全球各利益相关方关注此类问题,采取创新且有效的保护措施保护海洋生命。从技术层面来看,为开放式螺旋桨加装防护罩已完全可行。现代材料与工程技术的发展,使防护罩既具备足够强度,又不会显著影响螺旋桨效率,且加装成本相对较低,其带来的安全与环保效益却很显著。因此,采取措施减少螺旋桨对海洋生物的伤害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不仅有助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也有利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文/Richard
审/绿茵
排版/angel
半岛晨报《大连湾岸边发现死亡江豚》:
随时随地绿会保护地信康配资
发布于:北京市恒汇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